媒体聚焦
-
上海交大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校长丁奎岭寄语毕业生:“人生不设限 突破向未来”
3月29日,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举行。校长丁奎岭以《人生不设限突破向未来》为题,深情寄语毕业生。在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及毕业生亲友的见证下,3400余名学子完成学业,心怀思源之情,开启人生新征程。校党委书记杨振斌、校长丁奎岭院士等校领导出席典礼。“当今中国正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身处风云际会的时代,希望大家始终葆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勇于突破认知极限、超越思维局限、拓展人生界限,去创造无限可能、迎来无限精彩。”丁奎岭鼓励学子在时代浪潮...2025年03月31日光明日报
-
人生不设限 突破向未来
3月29日,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举行,3400余名学子获得学位。校党委书记杨振斌为优秀毕业生颁奖,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以《人生不设限突破向未来》为主题,向毕业生们送出他与杨振斌书记的共同寄语。丁奎岭在寄语中表示,物换星移,几度春秋。回首求学路,在交大攻读研究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大家的感受可能各有不同,但都会有一些共同的思忆与怀念。在图书馆纵览群书的上下求索,在实验室夜以继日的反复尝试,在思源湖畔信步漫谈的互相启迪,在南体霍体挥洒汗水的酣畅淋漓…...2025年03月31日上海科技报
-
上海交大校长送出毕业寄语:人生不设限,突破向未来
3月29日,举办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3400余名学生获得学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以《人生不设限突破向未来》为主题,向毕业生们送出寄语。丁奎岭说,今天大家即将奔赴山海,未来的发展空间无比广阔,希望大家始终葆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活力,勇于突破认知极限、超越思维局限、拓展人生界限,去创造无限可能、迎来无限精彩。勇于探索,突破认知极限。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探索未知始终是推动社会和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不管在哪个领域,都有许多尚未得到破解、甚至还未被提出的问题。...2025年03月29日人民日报
-
勇做“探路者”敢为“领跑人”
作为深度融合文化、创意与经济的复合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如今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繁荣的重要引擎。但是在十多年前,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刚刚正式“分离”,市场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对于兼备科学素养、艺术感观、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需求迫切。当时,高校的文创课程体系仍局限于传统学科划分,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实际所需出现了脱节,而行业拔尖人才的匮乏又导致产业发展迟滞,形成领域内高素质人才匮乏的“恶性循环”。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秉承“自强首在储才...2025年03月28日解放日报
-
上海交大版“老人与海”主角,用三十年守护洱海水清月明
“名字里带个‘海’字,大半辈子就注定要和水打交道了。守护水是我的使命,我热爱这项工作。”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负责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曾说过。孔海南正是版“老人与海”的“主角”。在日前举办的2025年度“奋勇争先实干家”记者见面会上,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分享了他和洱海的故事。孔海南和学生在洱海。用三十年还洱海一个更好的生态1988年,孔海南作为中国政府交流学者,赴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在那里从事湖泊与河流技术研究长达十三...2025年03月24日中国科学报
-
钱学森科学报国的见证
钱学森图书馆是一座经党中央研究决定建设的国家级科学家博物馆,建设这座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纪念钱学森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范。钱学森图书馆于2011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并对外开放,2024年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以钱学森文物为主的藏品约6.2万件/套,已鉴定珍贵文物10620件/套。这些藏品既是钱学森科学报国实践的物质见证,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银行活期存折——为国求学的见证1989年钱学森获得由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和国际理工研究...2025年03月21日理论网
-
校地携手,探索“区-校-医”协同创新思政育人模式
人民网上海3月20日电3月19日,医学院与闵行区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在闵行区委党校举行。“大思政课”建设正式签约医学院“‘大思政课’实践基地”揭牌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表示,该项目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思政课”体系,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合作研究等形式,把闵行区丰富的社会育人资源引入交大医学院的思政课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结合与双向赋能,打造特色思政育人品牌,培养既有精湛医术,又有仁...2025年03月20日人民网
-
上海交大科研人员解谜:为啥很多草莓吃不出从前的味道?
3月16日,来自不同产区的优良草莓品种亮相在中国江苏盐城市举行的第十届国际草莓大会。一颗颗草莓如何短周期、大规模实现现场育苗,使其结出展现苗品独特风味的果实?上海交大农生学院研究员许文平带领团队研发出“纯品种、减农药、减化肥”效果的草莓育苗技艺,浇灌出一颗颗香味十足、色泽娇艳欲滴的“高学历、高颜值”草莓。该项技术有望撬动数十亿元的产业。 “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大家说,草莓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呢?”许文平笑着解释道:“开放的自然界中,一个草莓品种在年复一年育苗的过程中,会不断受到微生物的浸染,并导致...2025年03月20日上观新闻
-
万米深渊之下:中国科学家揭秘海底世界的基因奥秘与生命奇迹
·人类活动在几十年间就能影响到深海,那么是不是反过来,在这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也会影响到我们?超深渊带(Hadalzone)是指海平面6000米以下的区域。如同它的英文词源、冥界之王“哈迪斯”(Hades,有“地狱”之意)所暗示的那样,这片冰冷漆黑的海底幽狱荒芜且贫瘠,水压超过1100标准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米承受1万2100吨的压力。即便在这样的绝境中,生机也并未断绝。这些神秘的生物能够适应深海的极端环境,但人们对它们所知甚少。近日,一系列由中国科学家完成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庞大且繁荣的深渊生态系统,分析了其中微生物与...2025年03月17日澎湃新闻
-
全国化进程中中国人文学术的国际化
当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成为第143个成员时,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个术语刚进入中国不久,开始时这个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经济上的跨国和一体化趋势,偶尔也提及文化上的全球化。不少人担心全球化之于文化有着类似经济上的那种趋同性,但是却忽视了文化上的全球化所带来的更是一种多样性。甚至还有人担心提及文化上的全球化是否会把中国文化“化”掉或“殖民化”,因为确实,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启的那场翻译西学的运动使得中国学者大都成了虚心学习西方学术的学生,正如有人所戏言的,这样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中国人文学术患了...2025年03月10日中国网
-
全国政协委员黄震: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是“AI+”还是“+AI”?
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让社会各行各业再次感受到AI带来的巨大冲击。“新学期伊始,有人说老师们都不会上课了,因为DeepSeek从知识点的传授到逻辑关系的讲解都远超大部分老师,有了它学生还用走进教室学知识吗?”“当任何智能手机都能接入超越教师认知范畴的AI系统(超级大脑),学校拥有的经过数十年教学训练的教师、藏书数以十万、百万计的图书馆及精心构建的神圣知识殿堂,在AI大模型下会不会崩塌?”两会上,曾长期从事高校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黄震这样发问。借助于人工智能,从一个编程任务,...2025年03月10日人民日报
-
以教育之强支撑科技之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构建创新牵引...2025年03月09日中国教育报